11月11日我们除了关注当日成交额是否能够再创新高,还关心未来的消费模式是什么样子,其实就在去年双11结束后,业内人士就对记者说过,双11的历史启蒙作用已经完成,它曾经最大贡献在于通过网购的吸引力,带动大批中国人触网,这对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有深远意义。如今人口红利期逐渐结束,未来的路又会怎么走?
显然这个问题,马云早已在思考,并且在今年给出了明确答案:“双11已经不是一个数字和一个销售额,我所期望的双11,是能够给所有买家和卖家带来最大的快乐,快乐已经成为今年双11最希望量化的一个数字。而且今年双11为未来的新零售和新制造打开了很多畅想。”
所以,我们大可不必再盯着1207亿这个数字了,对阿里巴巴来说,新的未来有更多挑战。
“五新”是最踏实的目标
阿里巴巴要打造新经济体
今年的双11可以看作阿里巴巴对中国新零售技术、运营和商业模式探索的一次集中检测和预演。今年11月14日,天猫双11内部复盘会上,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,今年的双11不仅开启了新零售,更是阿里走向未来“五新”的起点。
什么是“五新”?简单说就是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金融、新技术、新能源。马云也说,站在千亿时代的节点上,他看到过去八年中国强大的消费力量在推动着,更看到一个个惊人数字背后,技术变革的力量和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力量——无论是支付、物流、商品的积累还是消费者的体验,完全是十年以前不可想象的。
这显然触发了阿里进一步完成质变的渴望。张勇提到过他对“五新”的理解,比如新零售,全渠道只是一个组成部分,网红经济,个性化推荐基础上的用户交互行为,用户购买动线的改变等都是新零售要思考的问题。而新技术,就要大力、更前瞻地投入到人工智能、AR、VR等研发中,并考虑技术和商业的统一。在新能源上,不仅要做到一切业务数据化,更要考虑一切数据业务化,即基于大数据寻找产生新业务的机会。数据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资源,越用越值钱。在新制造上,淘宝要做的是利用新制造的机会进化升级,实现真正的C2B。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“一平”,也就是指提供一个公平创业的环境和竞争的环境。马云深知阿里的起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,这是改变自己的机遇。
有一组数据耐人寻味。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0931亿元,平均每天零售额为824.46亿元,双11在19个小时内凝聚的消费力量,已经超过了单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。而历史记录也证明,双11的峰值,往往就是阿里巴巴平台其后的常态。这其实也意味着,消费需求正在被强劲的力量所拉动,而这种需求慢慢地变成一种正常的存在,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门槛。
这一切明显的变化,让阿里巴巴开始打算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经济体的建设者、参与者和运营者,希望二十年以后,世界上会诞生一个崭新的网络经济体,所有的人也许会通过自己的手机,通过跟经济体的连接,就可以做全球的生意,从未体验过的开放和便利。“这个经济体不属于我们阿里巴巴,就像阿里巴巴不属于这些人一样,自己只是有幸参与了这个公司的建设,只是有幸参与了一个创新的经济体的建设。”马云说。